我市各地积极谋划大美乡村建设
提升颜值撬动“美丽经济”
□记者 俞夏冰
11月30日,舟山镇端头村多功能服务中心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该工程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四百万工程”。
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要建一个投资400多万元的工程,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承受之重,端头村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该村边上建起了一个千亩的生态湿地。“这片风景就是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实力所在,旅游接待中心、4个大小会议室、大型餐厅、民宿一应俱全。”该村党支部书记俞海将生态湿地看成是壮大村集体经济重要依托,“现在土建跟上来了,柱子已经打好,大概8个月后完工。”
西溪镇石江村依托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描绘了大美乡村发展蓝图。村畔的东溪水清岸绿,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该村投入70多万元建立了自动拦水坝,修建了一批街角小品。随着西溪影视基地越来越火爆,该村的美丽经济也迎来了强劲的东风。“影视产业是我们村的活力源泉,我们要发挥出自己的特色,梳理出自己的文化脉络,吸引人气,完善配套,最终做大‘美丽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吕永跃说。
近年来,我市大美乡村建设大力推进,遍地开花,涌现出一批先进代表。在这个基础上,乡村的“美丽”如何提档升级,如何将颜值转换为经济,夯实发展底气,成为所有村庄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前仓镇大陈村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该村充分把握“美丽经济”的内涵,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我们村的建设方向就是民宿,当然还有一批相关配套设施,创匠工坊、第5空间、茶道等,实现休闲产业一条龙服务。”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建伟说,从大美乡村建设之初,村两委就迅速找准发展定位,抢占市场制高点。
如今大陈民宿天天爆满,一方面说明旅游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也说明美丽经济符合市场的需求。这对乡村自然和人文传承起到了保护作用,还增强了发展的持续性。
眼下,在我市广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不再是发展缓慢的借口,反而成为赶超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