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妇幼保健

文章导航

  新生儿变“小黄人”生命垂危

  医生提醒:新生儿溶血病不容忽视

  □通讯员 徐雅

  “小黄人”是前两年风靡全球的卡通人物。大大的眼镜,呆萌的形象,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然而就在前不久,市妇保院新生儿科来了位“小黄人”。他出生还未满一天,血胆红素急速飙升至304.1umol/L。原来,这个宝宝因和母亲血型不符,患了“新生儿溶血病”,出生后他的皮肤、眼睛都变成了黄色,黄疸指数一再飙升,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黄人”。

  “这种情况一定要马上进行换血!”该院新生儿科主任程可萍说,“新生儿体内红细胞不停被破坏,血中胆红素不断产生,濒临高限,情况十分凶险,必须尽快换血治疗。”

  时间紧,病情重,抢救生命刻不容缓。当晚六点多,在程可萍及护士长的带领下,新生儿科对该患儿实施了新生儿换血术。同时科室联系市血站、检验科进行换血血源的选择及换血术中的生化监测、配备血源。经过2个小时紧张忙碌的工作,换血治疗顺利完成。经过几天精心的术后治疗与护理,患儿各生命体征稳定,目前已康复出院。

  延伸阅读: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发生免疫反应,引起溶血性疾病。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目前人类已发现的20个血型系统,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以ABO系统最多,次为RH系统。据统计,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几率会出现母婴血型不合。如果想要避免新生儿溶血症,可通过孕前和产前检查和治疗进行干预。如已怀上宝宝,有高危因素的准妈妈,可从13周左右开始,按产科医生的计划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密切注意宝宝是否有发生溶血的可能,如有异常可以在孕期内进行治疗。

  温馨提醒:妇女如曾生育过有病理性黄疸的婴儿,再妊娠时应做好预防;新生儿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情况,要注意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永康日报 妇幼保健 00010 2017-11-29 永康日报2017-11-2900016;永康日报2017-11-2900017 2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