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岸新语联合樊登读书会
举办小说分享会
传承守望
乡土文化
□记者 高婷婷
近日,我市“左岸新语”文学团队与樊登读书会联合举办小说分享会。文学爱好者桑洛与大家分享了《绝秦书》与作家的乡土情怀。
《绝秦书》是海南作家张浩文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民国十八年的陕西大旱灾。有人评价它:“比肩《白鹿原》的宏大与深刻,《1942》的震撼与警醒,展示人性的残酷与温暖。”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在《绝秦书》中看到了残酷的现实主义,有人在书中看到了人性,而桑洛看到了乡土的陷落和家园的崩塌。
《绝秦书》中的二儿子周立功心系农村,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教农民识字。他挨家挨户劝人读书,最后仅来了一个人。“周立功改革乡村的理想是伟大的,实践起来却很困难。”桑洛说,“我一直在反思,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能够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做些什么?”
乡土文化来自于乡村,它的发明者、挖掘者、传承者多数来自于农民百姓。由于时代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逐渐消逝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人们不停地涌入城市,少子化、老龄化,村落缺乏生机,成为了村落的共同特征。
桑洛说,闲暇时,他常常在故乡田野间行走。不同于城市的忙碌和追赶,都能在农村找到心灵的归属,找到一方安宁。
今年10月,定居金华的桑洛回到了故乡芝英镇雅庄村,开始挖掘雅庄历史。“虽然我们总谈论乡土情结,但实际上,我们这代人对本村的历史知之甚少。”
桑洛寻访村里的老人,听他们讲雅庄村的历史。“老人就像是活着的历史,和老人交谈,让我获益匪浅。”桑洛说,“老故事通过口耳相传,一代一代传下来,需要有人串联起来,记录成文字。”
《白鹿原》《红高粱》《绝秦书》等都是近代乡土文学的佼佼者。文人用文字书写农村文化,抒发乡愁,吸引人们关注农村现状,关注精神家园。桑洛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但是也希望竭尽所能,为家乡文化的传承做贡献。
“乡土情结不是前行的包袱,而是传承与守望。它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家乡是一体的,我们的热血流淌在家乡的土地里,我们将永远为了家乡的荣耀而自豪。”桑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