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话剧述说梦想
探访永康市青年话剧社
![]() |
![]() |
![]() |
![]() |
话剧,并不遥远。
梦想,从未走远。
当电影、电视剧、网络占据了我们大多数的休闲娱乐生活,话剧仿佛是一个触摸不到的名词,也许很少有人想过能有机会在永康家门口看一场剧。
但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热爱话剧,他们因为梦想走到一起,尝试着在舞台上大胆地表达内心情感,尝试着演绎不同角色的生活,尝试着酣畅淋漓地抒发情绪。
今年10月24日,在市影视办的倡议下,他们成立了永康市第一家话剧社——永康市青年话剧社。
他们中有导演也有主持人,有老师也有学生,有公职人员也有家庭主妇,他们年龄各异、形象各色、高矮胖瘦、千姿百态。他们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却有着一颗炽热的追求话剧艺术的心。
他们的定位和空间究竟在哪里?他们蹒跚的步履究竟能走多远?记者带着疑惑走近了这群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的本土话剧爱好者。
昨晚6时,市文化馆2楼小剧场里,一群年轻人正声情并茂地排演着一出名为《悲爱》的话剧。参与排练的,是我市青年话剧社的社员,他们大部分为非职业演员。
这个话剧社名为“永康市青年话剧社”,成立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拥有60多名社员。
《悲爱》是他们的处女作,时长30分钟左右。2015年元旦前后,这出小剧场话剧将登上永康大雅之堂。如果试演成功,接下来,话剧社将排练一部较为正式的话剧《宝贝驾到》。
这意味着,咱永康人也能在家门口看自乡人演的话剧了。
“刚开始并不容易,身边有很多质疑声,甚至很多人都说不可能在永康把话剧产业发展起来。但我认为,在文化底蕴深厚、文艺基础扎实的永康,话剧应该有一席之地。”让话剧真正深入到永康人的生活当中,是话剧社负责人之一初阳最大的愿望。
在大致确定方向后,话剧社开始在微信上公开招募演员:只要你热爱话剧,年龄在20-35岁之间,普通话标准,有足够的业余时间,你就可以成为话剧社的一员。
9月19日,话剧社第一次招募社员时,仅有1人报名。没办法,初阳只能从微信朋友圈拉人。一传十,十传百,响应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剧社活动才慢慢开展起来。
“在创作中,将坚持本土化特色,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样更接地气。”作为《悲爱》的导演,初阳告诉记者,话剧社的目标是用话剧来讲述“永康人自己的故事”。
“话剧在永康应该有一席之地”
“起初,我根本不知道话剧是什么,就是为朋友来的。”而如今,应棋九泰已经是话剧社的社长。他告诉记者:“在永康,话剧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它将为市民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
“话剧,在于现场的氛围,突出演员的理解程度、入戏程度和表演程度,电影可以反复修改,可以通过镜头组合来表现情节,能靠后期配音,也可以配上字幕,而话剧注重人的临场表现,一个可以拍电影的演员,不一定可以去演话剧。一个话剧演员,拍电影基本没有问题。”
虽说《悲爱》是一部试验剧,但对于初次接触话剧的社员们来说,挑战可不小。为了提高社员的表演水平和台词功力,话剧社会定期组织社员进行形体、表演、音乐等方面的训练。
“只有更专业的戏剧才能走向更高的舞台。”应棋九泰介绍,目前话剧社由副社长梅丁尹负责教学(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表演专业,曾任教于浙江横店职业影视学院),初阳还曾邀请著名演员杨涵斌老师、励志爷爷陈岚老师等莅临指导。初阳说,以后还会定期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借助他们丰富的舞台经验,为社员提供更多中肯又有效的建议。
目前,话剧社的定位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共鸣。如《悲爱》,就是希望能让人们意识到赌博的危害,思考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应棋九泰坦言:“像《雷雨》《茶馆》这样的经典话剧我们目前很难驾驭,小剧场话剧既适合刚接触话剧的社员们,也会有市场。”
“它将为市民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
(下转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