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联合疾控专家做细菌培养实验表明
吃饭看手机玩电脑
等于饭前白洗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手机占用了吃饭的时间。无论是在家中的餐桌上,还是在饭店的酒桌上,席间不时滑动手机刷屏的人随处可见。殊不知,玩手机会带来很多卫生方面的问题。日前,本报记者联合市疾控中心做了个实验,发现手机、电脑键盘、鼠标上都依附着无数细菌,吃饭看手机和玩电脑等于饭前白洗手。
■记者 周灵芝 程轶华
实验起因
24日,记者在南苑路四弄的一家网吧内看到,一位年轻人正带劲地在电脑上聊天。不一会儿,他们叫的外卖送到了电脑前。年轻人匆匆扒几口蛋炒饭后,见桌面上的QQ头像抖了抖,立刻放下筷子在键盘上飞快地打字,随后点鼠标发送。原来,这位年轻人正在约网络那端的朋友一起打游戏。不远处,另一位小伙子则边吃零食边用键盘,偶尔还用手去摸脸和鼻子。
你会擦拭手机屏幕吗?记者询问了20位网友,他们都表示看到手机屏幕上有脏东西时就会擦。可对电脑键盘和鼠标,只有3位网友表示会偶尔擦,擦拭的工具是抹布。其他的网友表示,从没擦过家中电脑上的键盘和鼠标,到网吧上网就更想不到去擦拭。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怕麻烦,二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清洗。
手机、电脑键盘、鼠标上到底有多少细菌?日前,记者联合市疾控中心做了个实验,发现这些日常用品上都依附着无数细菌,吃饭看手机和玩电脑等于饭前白洗手。“手机、键盘、鼠标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来自手机、键盘、鼠标与手之间的频繁接触:细菌先由手传到手机、键盘、鼠标上,又会从手机、键盘、鼠标传到手上。当手机贴着面部和嘴时,细菌更容易进入人体内。键盘、鼠标上的细菌也通过手摸耳、鼻之时,细菌趁机从嘴而入。”该中心检验科林俊杰说。
☆
污染指数
☆
☆
☆
☆
现场实验
清水
实验器材
键盘、书本、手机、鼠标、移液管、棉签、9厘米平皿、涡旋混匀器、无菌缓冲液、酒精灯、营养琼脂、规格板、试管、洗耳球。
★
★
污染指数
☆
☆
实验过程
第一步:用5厘米×5厘米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摩/升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4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第二步:将采样管放至涡旋混匀器上充分混匀后,取1毫升接种到平皿,而后倒入冷却置45摄氏度的营养琼脂。以清水为对照。
第三步:将处理好的培养皿置于37摄氏度培养箱中恒温培养48小时,取出用显微镜观察。
鼠标
污染指数
★
★
★
☆
☆
手机
实验结果
48小时后,样品平皿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菌落,肉眼便可看见。密密麻麻的细菌菌落有大有小,最大的有小拇指指甲大,最小的比针尖细,颜色有白色和黄色等。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中,也会存在有些有害菌里,比如葡萄球菌,少数人的皮肤和鼻咽部可带有致病菌株,可引起皮肤黏膜、多种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
根据实验结果,四种样本细菌由少到多排列:鼠标→手机→书本→键盘。
“大肠杆菌也很常见,特别是一些孩子平日屁股痒就喜欢用手抓,如果没有及时洗手而是继续玩手机、电脑,就会引起传染。大肠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容易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引发疾病。”林俊杰说。
★
★
污染指数
★
★
☆
书本
良好习惯有益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讲究卫生,可以减少病菌的数量和传播概率。”市疾控中心林滔介绍,平时还应注意,尽量不要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特别是家里有大人感冒时,千万不要把手机给孩子玩,避免细菌感染。键盘最好用消毒液清洗,消毒液能将依附在键盘上的细菌消灭。吃东西时,不要玩手机、电脑。真有急事吃饭吃了一半需要接电话或者使用电脑,最好能洗个手再吃。
“除了吃饭时玩手机和电脑外,边吃饭边看书的习惯也得改改。”林滔说,吃饭看书不利于消化,而且书上的细菌也不少。目前是秋冬之交,流感盛行,要特别注意,手机、键盘、书等物品都有很高的沾染流感病毒的概率,要避免用手指揉眼、挖鼻。
温馨提醒
W
污染指数
★
★
★
★
★
键盘
样本和相对应的细菌菌落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