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12版:社会·中月风采

文章导航

小东陈做戏
糖勾送甜蜜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素有“江南名丑”之美誉的婺剧大师吴光煜,登场献唱其成名曲目《僧尼会》。瞧,他的粉丝还不少呢!

  翩翩然行走的唯美花旦、哇呀呀登场的大花脸、诙谐风趣的丑角、唱念做打俱佳的刀马旦……26日晚,城西新区五星社区小东陈村又迎来了一台大戏。

  开场演出经典婺剧曲目《花头台》。

  ■记者 李凌灏 通讯员 唐牧蓉

  26日晚18时许,小东陈村西侧靠城西物流中心方向广场上临时搭起的大棚里,板凳竹椅上早早地就坐满了观众,眼睛牢牢盯着前方的华美舞台。

  没过多久,一场大气磅礴的《花头台》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序幕。一时间,台上锣鼓喧天,鼓乐齐鸣,台下观众齐声叫好,赢得了个“满堂彩”。

  紧接着,后台的梆子“嗒嗒”两声,闹哄哄的戏场安静下来,正戏开始了。帐幕徐徐拉开,来自浙江婺剧团的小生花旦粉墨登场,灯光璀璨,演员头上珠冠闪亮,身着绣花华服。“今奉玉帝下凡尘,三天门上我为尊”,一开场就是经典婺剧剧目《文武八仙》。演员们摆开架势一亮嗓,台下立即响起阵阵掌声。

  随后,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素有“江南名丑”之美誉的婺剧大师吴光煜,登场献唱其成名曲目《僧尼会》,为文化节助兴。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如雷般的欢呼,许多观众竟自发地站起身涌到台前来鼓掌,现场气氛一度爆棚。

  戏台边上的孩子们踮着脚似懂非懂地看着,不少没位子的村民也站在会场后方看得津津有味。

  戏棚外,数十个临时烧饼摊、小吃摊、玩具摊在路边依次排开。听说有戏,摊主们早早地就从各地赶来。小东陈村,因为第三届文化节的到来,这个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的小村子变得跟过节一样热闹。

  “男有心,女有意,和尚背尼过小溪。”小东陈村70多岁的俞老伯早早地就吃完晚饭来占座了,随口就跟着台上的“小僧半空”(《僧尼会》角色名)哼上一小段。“看了这么多年,还是婺剧有味道,百看不厌。早些年,要是哪个村子搭台唱戏,那到了晚上,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会赶去。不过现在也不差,你看,这么多人,别说坐,站都站不下。看戏其实也是看热闹,看到这么多人来看戏,身为小东陈人,我这心里也高兴啊。”

  “我是标准的婺剧迷,去年小东陈村第二届文化节的‘九府闹五星’演出,我可是一场都没落下。”家住市区的婺剧爱好者小徐兴奋地说,“吴光煜、朱元昊、陈美兰,这可都是名扬全国的婺剧名角儿啊,早就想看看他们的戏了。这次他们来小东陈演出,机会难得,必须来捧场啊!”

  此外,戏台附近的唐先红糖厂小东陈分厂的大棚里也热闹非凡,打糖勾、做糖姜片、做土红糖……不少市民朋友不仅大包小包地带着美食回家,还亲自上阵一试身手,体验了一把传统民俗的瘾。

  这次浙江婺剧团献演小东陈,是小东陈第三届文化节的重头戏。在2012年被评为我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小东陈村是我省“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建设的先行者。该村融合城乡优势,村民入股建集体厂房,共同创办村企,村集体经济富裕,群众娱乐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传统文化氛围浓郁。

  2012年11月该村举办了首届文化节,当时邀请了两个剧团来村里演出。当时村民们还组织了大型踩街活动,全村老少几乎全穿上了节日盛装,或擂鼓、或跳舞,跟着几辆大型彩车,行走在村里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间,尽情享受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喜悦。

  去年,该村第二届文化节上的“九府闹五星”,更是邀请了来自永康、东阳、义乌、兰溪等地的9个婺剧剧团前来飙戏斗台,四天时间9个团共演出63场,吸引了数万观众到场观战,成了婺剧史上的一段佳话。浙江日报、金华电视台、永康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誉之为“小东陈的婺剧传奇”,竞相报道。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俞朝忠。他是中月集团创始人、小东陈村村委会主任,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其一手创办的中月集团总资产逾50亿元。在开创事业的同时,为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他牵头组合周边5个自然村成立五星社区,亲自担任社区主任,通过建设物流基地、汽车城、观光城,壮大集体经济,富裕村民生活。近年来,他创立的中月慈善总会,已向社会捐助善款近4000万元。已经连续举行三届的小东陈文化节就是由中月集团出资创办的。

  为丰富新农村建设中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2012年5月,俞朝忠还出资组建了中月五星民乐团,招聘了一批婺剧音乐爱好者、专业艺术人才。乐团成立至今,以婺剧音乐为基础、凭借日渐强大的艺术实力在国内外各大舞台上屡获殊荣。去年9月,乐团被省文化厅评为“十佳群众文艺示范团队”。俞朝忠本人也先后荣膺“弘扬民族文化特别贡献奖”“婺剧功臣”等称号。

  目前,中月五星民乐团已成为我市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不仅多次举行送戏下乡活动,还时常给金华、东阳、武义、浦江等周边县市送去专场演出,通过“文化走亲”的形式,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为“五水共治”等国家方针政策带去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

  “因为我自己本身很喜欢婺剧,所以就成立了一个以弹唱婺剧曲目为主的民乐团,将这一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与普通观众坐在一起欣赏演出的俞朝忠说,“婺剧传承,任重道远,只有整个社会齐心协力,共同重视,才能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技艺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下去。”

  自己亲手打的糖勾吃起来特别甜。 记者 李凌灏 摄


永康日报 社会·中月风采 12 小东陈做戏
糖勾送甜蜜
2014-11-28 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1;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2;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7;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8;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3;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09;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4;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9;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0;永康日报122014-11-2800015 2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