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业商战跨界开启 “荧屏”模式
网络剧植入品牌带来增值空间
![]() |
■记者 王导 田妙联
婚恋公司去拍影视剧,是不务正业还是谋求转型?都不是。这是商家在以符合目标消费群体口味的影视剧来俘获观众,并在影视剧中巧妙地植入广告,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观众转变为消费者。这样的营销手段在我市还很少见,但若从互联网范畴来看,这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竞争模式。
婚恋公司投50万元筹拍网络剧
“原来你就是勾引我男朋友的那个小三!”
“呸,谁勾引谁啊?”
23日,在我市“在人间”二楼西餐厅,一声呵斥吸引了周围众人的目光。其中一张餐桌前,两个年轻美女正为争夺一个男人而破口对骂,一场貌似“正牌遭遇小三”的戏码在上演(如图)。
不过,这是我市猎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筹拍网络剧《马云要猎爱》(名称暂定)的主演海选现场。两个女生抽到了《当爱情遭遇小三》的面试戏码,正在即兴表演。这天,共有50余名参赛选手来争当该剧的主演。
该公司负责人林莎介绍,《马云要猎爱》是一部网络系列喜剧,主要反映我市青年男女的情感生活,并整合我市本土网络热门桥段。该剧共分两季,每一季10集至12集,每集5分钟左右。
猎爱公司是一家新近成立的婚恋公司。怎么在最短时间内,最省成本地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网络显然是最好的选择。“《马云要猎爱》选在12月开机,就是希望能够在明年年初就推向网络。”林莎说,为了既能迎合我市青年男女的口味,又能提高剧本质量,她计划投资50多万元,聘请知名导演和专业制作团队参与拍摄制作。
商战进入“荧屏”模式
婚恋公司去拍影视剧,是不务正业还是谋求转型?“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下,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营销竞争模式。”林莎道出玄机。
商家玩跨界,以符合目标消费群体口味的影视剧来俘获观众,并在影视剧中巧妙地植入广告,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观众转变为消费者。“聚美优品”就凭借一部网络电影《女人公敌》,不仅打响了公司名号,还成功带动了公司隐藏在影片中的促销产品——“狐狸精面泥”的热销。类似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我市还是很少见。
“《马云要猎爱》可以说是开创了我市商战引入影视剧模式的先河。”在我市执导过多部微电影的初阳认为,以影视剧成为商家引流的入口,这种模式大有可为。在跨界思维下,影视剧已经不仅仅是影视文化公司和赞助商之间的产物,而是商家与商家、商家与受众、产品与受众等多维度融合交流的平台。
事实也证明如此。《马云要猎爱》还未正式开拍,主演海选的消息已经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我市不少商家看中该剧,纷纷赞助支持。“目前来看,已经基本能够实现收支平衡了。”林莎说。
企业网络剧增值空间无限
与宣传片不同,网络剧本身就是具有商业性质的影视产品。在嵌入公司品牌和产品之外,还将通过观众捧场来收获效益。
初阳总结了商家筹拍网络剧的几个特点:一是剧情与主办方公司形象定位、产品内容的相关性紧密相连;二是依据商家的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习惯、审美特征等特点来设计剧情和确定播出时间长短;三是巧妙利用剧情,植入公司或品牌名字,并公司负责人参演其中,“为自己代言”。
《马云要猎爱》也同样如此。莉莉是猎爱公司的另一名负责人,在《马云要猎爱》中,她将至少参演其中的一集。
“其实,公司负责人为自己代言参演,是网络剧实现品牌和效益双丰收的基础。”初阳说。
网络剧的商业价值远不止如此。若能一炮走红,还将释放更多的增值空间。随着该剧播出后点击量的攀升,版权、片头片尾的贴片广告等,主办公司和赞助公司的品牌效应及经济效益还将持续增加。这预示着网络剧将有一个无限的增值空间。
“先不论网络剧是否会一炮走红,但能吸引广大青年参加海选,由此带来传播效应,仅这一点,企业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市影视办主任陈永柯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新媒体时代,广告营销模式已发生变化,网络剧就好比“软广告”,成为企业营销的新利器。目前,我市共有影视公司180余家,本土公司20多家,若能结合五金制造业,将本土企业家精神、特色产品等重要的信息进行剧情化、视频化,将赋予五金名城发展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