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时政·新闻

小事不出村 大事有人管

西城五村联建党组织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首席记者 王晓鸣

  

  本报讯 走进西城街道五联社区,就像走进一座朴实却不乏秀丽的花园,紧紧连在一起的溪边、塔石、庙下、樟塘、藻塘5个村庄处处呈现出旖旎的田园风情,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不久后,这个5村联合的“大家庭”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26日,专门致力于服务广大村民的五联社区党委成立。

  五联社区现有农户1200余户,人口3583人,党员143名。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展,近日,经西城街道党工委研究报市委批准,同意成立五联社区党委。五联社区党委下辖5个党支部,不打破现有村级组织的自治模式,不包办村企日常事务,不插手资产财务,不改变经济核算体系,实现共建共商,相互促进,进一步推进区域内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五联社区党委将在5个村村际联合巡防,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上,整合区域内发展资源,实行强村与弱村的结对帮带,搭建起面向区域内所有群众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社会调解室、文化礼堂等服务设施,建立区域党建服务中心,向上级争取将证照办理、民政社保、户籍计生等服务事项下放到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在区域党群中心内设立群众接待室,由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轮值“坐诊”接访,听取群众意见,调处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域”。

  在当日举行的五联社区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党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五联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接下来,五联社区将以五星争创为载体,努力把群众最迫切、最强烈的问题解决好。”新当选的五联社区党委书记徐万安表示,要力争把朱明溪打造成为全市“最美河流”,并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社区卫生体系,并按照“平安社区”要求,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真正为村民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希望村连心更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曹法余表示,五联社区党委的成立,旨在全力打造一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希望社区党委不断探索创新工作载体,为全市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编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西城街道五联社区党委的成立,正是适应农村社会新变化,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有益探索。

  两年前,5个村在成立五联社区的基础上,又联合成立了巡防组织,社区内的治安环境日趋变好。抱团奋斗的好处很明显,对于社区党委的成立,村干部、村民们举双手赞成。一些村干部表示,过去“一村一支部”设置模式,因为划分过细,给农村社区开展各项活动带来难度,特别是那些小村弱村,人口少,交通不便,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形成社会经济共同体。采取跨村联建的方式设立党组织,是解决农村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工作协调难、组织领导难、发挥作用难”有效载体。通过推行区域化党组织联建,先进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以向薄弱村渗透,帮助所联合村解决班子不团结、不协调、不健全等问题,加强了后进村班子建设。 

  此外,跨村联建,依托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经济强村,邻近小村、弱村党支部隶属关系划到社区党委,进一步放大强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帮带机制。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区域化联建党组织的成立,将有利于以区域化党建为核心,以各党支部、村委会为依托,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在镇街区党工委的领导下,通过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互帮互促,解决许多靠单组织无力提供的服务、无法解决的难题,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发展共促”的理想变成现实,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村民。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3 小事不出村 大事有人管 2014-11-28 永康日报032014-11-2800019 2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