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外景地潜力,走差异化之路,通过以点带面,促成全域化发展
我市影视文化产业初露峥嵘
■记者 施娟 陈晓苏
深秋的石鼓寮,秋风染黄的山峦在小镜湖的衬托下,更多了几分撩人的色彩;梧桐叶铺路的四方老厂区,抬眼可见的工业遗存透露着厚重的年代感;西溪影视基地,粗犷与清新和谐共存,小桥流水、天然氧吧与做旧的茅草屋浑然一体……当你陶醉在永康这些美景时,它们同样让各路剧组欲罢不能。于是,摇臂、轨道、灯光、道具等纷纷进驻,追星也便那么顺理成章。在许多人眼中,不经意间,永康影视文化产业便以燎原之势兴起。
筑巢引凤,170家影视企业注册落户
“继续扩张工业版图已然不是上上之选,影视文化产业大文章。”这是我市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初衷。加之国家政策春风频频吹向文化产业,去年上半年,我市出台了《加快推进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设立5000万元政府发展引导资金,增强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我市又进一步针对影视文化产业制订出台了《关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暂行意见》,从财政和税收两个方面给予支持,及时兑现每季度一次奖励的承诺,目前,御喜、奥映、东方世铭等公司已获政府160万元的奖励。
而在工作推进中,我市财政、国税、文化、市场监督管理、质监等部门也积极配合,简化审批流程,为前来注册的影视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名称到领取证照5个工作日的目标。
外地影视文化公司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先机,纷纷向我市影视文化产业投来橄榄枝,本土一些民营资本也嗅到商机,意欲在影视文化上大展拳脚。截至今年10月底,市影视办已接待来永考察客人200多批次。眼下,已有170多家影视文化企业在我市注册落户,产值逾7000万元,经济和财政效应将从明年集中体现。
记者从影视办获悉,我市影视文化产业捷报频传:前期,我市益远机电投拍的红色电影《妈妈们的青春往事》已在央视六套电影频道播出;前阵子,永康御喜传媒出品的《小宝与老财》已于各大卫视精彩上映;南龙等企业联合投拍的影视作品《诡劫》即将于年底上线;天行集团投拍了电影《天行健自强不息》,反映永商成长历程;索福集团投300万元赞助的抗战传奇电视剧《游击英雄》已杀青;和通影视投拍的励志微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喜摘第九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优秀短片奖”……
明确定位,提升区域综合影响力
自我市将影视文化产业提升至战略性发展高度以来,按照“接轨横店,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一方面主动接受横店的辐射,一方面利用横店的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原有外景地的作用。
不过,也有人发问,我市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是为了跟其他影视城争高低,还是纯粹为了在影视产业中分一杯羹?当然都不是!我市在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逐步厘清了影视发展的目的与定位:发展影视文化是为了丰富我市的旅游业态,是为了完善我市的服务业配套,是为了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也是为了提升区域的综合影响力。
那么,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影视产业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呢?在此前市长金政调研我市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时的回答或能窥探到一些答案:我市拥有独特且深厚的人文沉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美誉度高的特色产业,完全有条件将旅游影视产业与一产、二产融合发展,链条完整的旅游影视产业也将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深远影响。目前,我市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为:接轨横店、错位发展;挖掘特色、做精做专;服务工业、带动三产;政府引导、市场运行,同时确定重点区块先行发展,再串点成线,以线带面,促成全域化发展。
如今,我市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已初露峥嵘,不过要将这个产业做强做大,仍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市影视文化产业将在促进永康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旅游三产、打造城市影响力三大方面做文章。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市民间资本活跃,可以引导这部分闲置的民资产试水影视金融,当然影视办也会邀请业内权威的专家和企业,一起为影视投资进行把关,为活跃的民资安装上防火墙,逐步引导我市部分实业向文化产业转型。同时,影视、文化、旅游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市深入挖掘城市内涵,丰富旅游业态,寻求行业需求点,局部做精做专,进而全域化发展影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