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30版:永康一周健康养生

73岁的“旗袍美人”

  红色法兰绒旗袍闪着幽光,长长的裙摆在脚踝上轻拂,臂弯挎着小手提包。腰身挺直,一步一摇,气定神闲地走在芝英镇后城大街上,长长的后城大街就是她的T台。

  如果你觉得你身边的老人醉心于独家绝技、有值得分享的养生心得,如果你觉得你熟悉的老人用健康行为影响了身边人、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倡导了新的生活方式,请联系我们。

  征集热线:87138907

  一周记者/李梦楚

  那天,又看到这个穿旗袍的老太太。

  红色法兰绒旗袍闪着幽光,长长的裙摆在脚踝上轻拂,臂弯挎着小手提包。腰身挺直,一步一摇,气定神闲地走在芝英镇后城大街上,长长的后城大街就是她的T台。

  阿婆名叫应月兰,今年73岁。邻里乡亲对她的评价是“时髦”“洋气”。

  上世纪70年代,应阿婆的婆家从台湾带回几箱旗袍,“那一次我就觉得,穿旗袍可真好看,就像是从花园洋房走出的太太小姐。”应阿婆身材不高,谈不上“苗条”,却也不“臃肿”,穿上旗袍后显出了应有的曲线,人也好像修长了些,看着很是养眼。

  在那之后的40多年间,应阿婆再也没离开过旗袍,旗袍的样子、款式换了又换,没有改变的是她对旗袍的钟爱。除了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她都穿旗袍。

  那个时候,年轻姑娘流行穿喇叭裤、踏脚裤、花格子裙。稍微上了年纪的,则穿对襟衫,布料的颜色也以灰黑为主。应阿婆的旗袍虽然布料一般,但往身上一套,回头率一下子就上来了。

  有人说旗袍穿着像“降落伞”,有人说旗袍穿着行动不方便,有人说旗袍夏天不透气冬天不保暖,还有人说旗袍浪费布料,不合算,更有些思想封建的人觉得旗袍是“奇装异服”。一时间,家里人也觉得应阿婆老穿旗袍,怪怪的。

  不管别人怎么说,应阿婆一直坚持穿旗袍。时间长了,邻里乡亲都知道应阿婆是个“旗袍老太太”,话也就少了。“以前我穿旗袍出门,别人都会评头论足一番,现在老太太穿的衣服花样很多,哪还顾得上看我的旗袍。”现在邻里乡亲看到应阿婆不穿旗袍,反而会觉得别扭。有时村里要去演出,还会来找应阿婆借演出服——旗袍。

  对于挑选旗袍,应阿婆表示,自己的旗袍基本都是自己做或定做。价格不高,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应阿婆的旗袍款式也在变化,从收腰变成直筒,从斜襟变成短开襟,保留着衬托女性的曲线,但又较为实用、舒适。如今碰到应阿婆换新款旗袍,邻里乡亲们总会围上来欣赏一番。

  时光推移,时代变迁,应阿婆对旗袍的情怀有增无减。“旗袍是很神奇的服装。旗袍最懂中国女人,最适合中国女人,也最能衬托中国女人的风情万种。只能说,不由自主地,就昂起了头,直起了腰。”说起旗袍,应阿婆滔滔不绝,“颈部的立领提醒你不要左顾右顾,流畅的线条提醒你要注重保持三围,长长的下摆、高高的开衩提醒你要注意仪态。”

  的确,没有一种衣服能像旗袍那样,把女人的妩媚妖娆演绎得如此到位——若隐若现的修长大腿、雪白圆润的手臂、玲珑有致的身材,不胖不瘦,性感而不暴露,优雅而不死板,高贵中有几分妖娆,端庄中透出一丝诱惑。

  即将结束采访时,记者问出了憋了很久的问题:“这么多年都穿旗袍,不觉得遗憾吗?还有很多其他好看的衣服啊。”“遗憾?一点也不,只有穿旗袍才能展现女性之美。我只希望,有更多人懂旗袍,爱旗袍。”


永康日报 永康一周健康养生 30 73岁的“旗袍美人” 2014-11-21 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10;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24;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31;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03;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06;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08;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09;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32;永康日报302014-11-2100023 2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