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跌跌不休为哪般
“页岩革命”让美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和调节者
![]() |
![]() |
![]() |
![]() |
据新华社 |
11月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继续疲软,跌穿每桶80美元大关。另一标杆——伦敦布伦特原油期价同样“跌跌不休”。从今年6月开始,国际油价从平均每桶110美元下行至80美元。油价过山车式的暴跌引发了舆论广泛猜测——背后究竟是“西方借机打击俄罗斯、伊朗”的“阴谋”,还是市场供需关系正常的表现?
“阴谋论”由结果倒推而出
沙特不限产或欲扩大份额
石油从来就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可以是撬动一国腾飞的杠杆,也可以是压垮一国的最后稻草。近期国际油价暴跌,作为世界上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的损失首当其冲。据摩根斯坦利预计,2014年由于油价下跌,俄罗斯已经损失了600亿美元。另据俄联邦银行预测,如果原油价格长期维持在每桶90美元左右,那么俄财政收入将减少12%;如果每桶80美元,那么俄罗斯财政将面临巨大的困境。另外,在此轮石油降价潮中,伊朗、委内瑞拉同样损失惨重。
这几个国家的典型特征是“反美”,尤其是俄罗斯。由于今年来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与欧美国家直接交锋,受到了他们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因此国际舆论纷纷猜测,此轮油价暴跌是不是西方国家故意“敲打”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直言不讳,“阴谋随时都在上演。”《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近日撰文表示,“油价暴跌可能是美国和沙特故伎重演”,他还给文章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加油战”。
“我不认为此轮油价暴跌的背后存在‘阴谋论’。”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油价大跌是国际石油投机商投机的结果,他们对未来油价预期不好。
他认为,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降低了未来石油消费的预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显示,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3.3%和3.8%。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油革命增加了石油供给,拉低了未来油价。据美国能源信息局的数据,2008年到2013年,美国占全球原油供给的比重从10%上升至13.7%。另外,2013年美国原油进口量降至28亿桶,相比2005年的峰值,降幅近24%。
“现在不仅俄罗斯损失巨大,美国盟友海湾石油国、甚至美国本土的页岩油企业也遭受损失。为了让俄罗斯‘不爽’一段时间,而甘愿承受几百乃至上千亿美元的损失,没有国家或企业愿意这样干。”林伯强表示。
沙特不限产或欲扩大份额
价高增产、价低限产——这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一贯策略。然而在本轮油价暴跌中,沙特作为欧佩克中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不仅没有限产,甚至在上个月还下调了油价。据路透社日前报道,沙特官员在不同场合对投资人和分析人士表示,能够在未来一两年内接受每桶90美元以下的价格。
沙特为何这样做?难道真的是在和美国联手挤垮俄罗斯吗?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溯源对记者表示,这样的论断没有直接证据。沙特这样做,更可能是为了借机打压对手,扩大市场份额,最终达到提升油价的目的。
孙溯源表示,欧佩克虽然有统一限产增价措施,但并不能阻止一些成员国偷偷产油,导致限产效果大打折扣。尤其在油价疲软的形势下,沙特一旦公开限产,肯定将减少自身的市场份额,有些得不偿失。在世界主要产油国中,沙特是拥有富余产能的,而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基本上产能全满。而沙特的产油成本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在油价下跌之际,沙特通过扩大产能和降低油价来打压对手,迫使其他国家因无利可图暂时关闭油田降低产能,最终达到提振油价的目的。这样的“招数”,沙特在上世纪80年代也使用过。
此外,林伯强也提出,沙特目前的财政压力也非常大,需要大量出口石油来平衡财政收支。因此从国内因素来说,沙特更没有理由来限产了。
中国一年节约600亿美元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达到六成,油价下跌对中国当然是利好,林伯强表示,油价每下跌30美元,中国一年可以节约600亿美元。
孙溯源也认为,此时是中国扩大石油进口,增加国家石油储备的良好时机。事实上,中国也正在这样做。不过,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有稳定的海外油气来源渠道。国际油价巨幅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伤害也是十分巨大。
延伸阅读
Y
美“页岩革命”对全球油价影响几何?
近几个月以来的国际油价连续下跌与美国页岩油繁荣存在一定的联系。
美国自2009年实现页岩油气革命之后,进入了一个页岩油气繁荣的阶段,直接导致对进口原油需求的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的需求压力,也对稳定国际油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页岩油的出口已经在改变全球能源的供给结构。但是,在一个供过于求和油价持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美国的页岩油产业的前景将会怎样?
过低的油价对整个石油产业并不是一个利好的形势,尤其是对于依据高油价制定政府财政预算的国家以及开采非常规石油的公司。但是,目前的油价尚未对美国的页岩油行业造成整体性冲击,至少目前美国的石油开采尚未出现减产的迹象。
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8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尚不足以对美国页岩油生产造成严重冲击。由于不同页岩油产区的保本价格差距很大,每桶价格从密西西比州的40多美元到路易斯安那州的90多美元不等,而大部分产区的保本价格基本上在60美元上下。虽然目前的国际油价对于开采成本高于80美元/桶的产区来说已经无利可图,但是还不足以对美国整个的页岩油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油价下滑只是造成局部产油区的部分油井关闭,而美国的石油总产量仍保持增长的趋势,10月份的单日产量曾达到900万桶,创下30年以来的最高值。如果油价继续下跌到60美元/桶以下,才将是对美国页岩油行业的考验。
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革命所赖以成功的基础——技术创新——将会在挽救页岩油产业方面发挥作用,对于降低页岩油开采成本和提高产量的作用不可低估。低油价反而可能刺激开采技术的创新,促使本已成熟的水力压裂和水平钻孔技术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释放页岩油产能。如果美国的页岩油产业能够顺利渡过低油价的难关,并能持续保持稳定的产量,那么美国将会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和油价的调节者。
石油王国沙特4日上调12月销往欧亚的原油官方售价,但下调销往美国的原油售价。市场将沙特降价举措视为该国意愿采用降价方式来保持其市场份额,而不是在已经供应过剩的油市削减产量。即便这并非沙特本意,但交易商们已经将沙特降价举措视为打压美国页岩油产量意图。有分析师指出,“(降价的)大胆举措暗示沙特力争美国市场份额的打算,且甚至可能展现其打算挤压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意图。”也有分析师不认为沙特正试图挤压美国页岩油产量。“无论如何,原油需要在70美元/桶下方待上不止一个月时间,才能够起到限制美国产量的作用。”
油价持续低迷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日前,多家国际投行预测称国际油价年内仍将维持跌势,明年下半年或出现反弹,对此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油价影响因素众多,现在预判一年以后或是两年以后走势为时过早,不过今后几个月或者中短期油价低迷现象难改。
董秀成称,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经济,金融,地缘政治,甚至包括军事等,在一段时间内,它出现某种重大的事件也会影响油价,现在判断说一年以后或者两年以后是什么样的走势,还为时过早。
董秀成说: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从来没有预测准过。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这个油价的下跌,去年或者前年也没有人预料到现在这个情况,所以我们很难说用现实的情况来推断比如一年以后,两年以后是什么样,我认同一点就是,今后几个月,或者短中期,油价低迷现象应该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