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巧妙化解村民心结推行生态殡葬
儒家村:火化后骨灰全部入骨灰堂
■首席记者 王晓鸣
本报讯 山上有林、林中有花、村中有景、环境优美,这是芝英镇儒家村带给人们的最直观感受。而该村生态骨灰堂的建成,更为这座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平添了文明和谐之风。
儒家村有250多户人口700多村民,田地500亩,山林3000亩。2008年,由于东永高速建设需要,儒家村需要迁移的坟墓290多穴。这下问题来了:如果由村民重新选址分散安置,需要2000平方米的土地,今后还会面临坟墓占地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难等问题。
怎么办?该村两委认为必须从着眼于长远的角度来解决殡葬问题,果断提议建设骨灰堂,并通过广泛宣传,征得了村民的支持。
在上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儒家村骨灰堂于2011年完工,总投资150多万元。2012年,生态骨灰堂投入使用。
儒家村骨灰堂建成后,坟墓迁移的进度将直接影响东永高速建设的工期。村支书吕高正和其他村干部逐家逐户做工作,将政策和意义讲深讲透。最终,290余穴坟墓全部按期完成迁移,火化后骨灰入骨灰堂率达到100%。目前已使用300余格,按照人口自然死亡率计算,剩余的墓格够全村使用100多年。
“要让百姓心服口服,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吕高正等人还对村民郑重表态: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骨灰盒都按0.16平方米面积存放。
“殡葬改革好处很多,既响应了上级政策,同时还节约了土地,又生态卫生。人家来看时整整齐齐的,不挺好的嘛!”村民吕健英由衷感叹。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吕高正表示,接下来,儒家村将继续努力,认真总结殡葬改革的成功经验,真正发挥好生态骨灰堂的作用。